Minutes of Aimpoint Micro T2

 

Aimpoint自1937年以來身為內紅點商業始祖已是大家熟悉之事,只要是任何槍枝用戶無論是運動或是娛樂乃至軍事應用,槍上一定都有一顆Aimpoint的產品。

裝上他們的產品,猶如接受來自瑞典的餽贈。


Aimpoint的Mirco系列始於2007年,旨於提供用戶緊湊而且輕便的選擇,在那個年代,內紅點體積都相當大,比如說Comp系列。

上機匣安裝的即是Aimpoint在2000年以後的長青產品-Comp M2,現在它的改良款後繼者為Aimpoint PRO (Patrol Rifle Optic)與Comp M4s。



---

Mirco系列分為兩種產品路線H (Hunting) 與 T(Tactical),前者供於狩獵市場所需,後者則是軍警市場。

H系列產品擁有12段白光與弱光設定。

T系列同樣有12段光度調節;但是前4段為夜視鏡兼容設定,後8段則是用於日光與微光環境。

兩者的外型與諸元大致相同,只差在內部LED設定,額外差別可於機身左側銘文辨別。

它們都擁有驚人的50000小時電池壽命,以確保內紅點長時間保持開機待命,平均使用時間可以從3年到5年,基於使用者亮度設定位置。

---

樸素的白色紙盒,裡面裝的就是微型內紅點市場中的高階產品-Aimpoint T2。

沒有把成本扔擲在華麗的包裝上,這點值得參考。


盒裝的內容物:除了瞄具本體以外,再來是兩本英文與多語言用戶說明書、藏在最下面的調節工具 (Adjusting Tool)。


很難用特定物品來形容第一眼見到Micro系列的體積﹐它的體積大概只有一個Shot酒杯這麼大。




前視蓋與後視蓋,T2的前視蓋都是黑色不透明的,若是H2則會是透明可視前蓋,可以讓用戶在沒有打開視蓋的情況進行瞄準,同時給物鏡提供最佳防護。



T2的前後彈蓋取代了T1第一代的橡膠前後護罩,也因為如此T2的物鏡和目鏡都有稍加延長以容納彈蓋的固定環。

T2的物鏡片內斜角度比T1更加深入一點,好讓T2在兼容外掛倍鏡時紅點並不會出現光暈與模糊。
但據所知,稍後生產的倍鏡都有兼容T1的原始電子元件設計。


從上方的視角可以觀察到多了護橋的垂直調節鈕,據稱Aimpoint在開發時蒐羅了T1與H1使用者的建議,前後彈蓋與調節鈕護橋都是當時其中的改進選項。

同時下方可見身兼電池倉的光度調節旋鈕,亮度從0至12,如文前述;1-4為夜視鏡兼容,而5-12則是日光與微光設定。
護橋與彈蓋多出的幾何線條讓T2在不同角度時的機械感完全不同。

依照不同用戶的意見,比較多的建議是在平常待機時將光度調節至第8段,而在戶外環境光較強時將光度調節至第10-12段。

光度第八段時的紅點,實際肉眼使用時紅點內的藍色鍍膜並不會非常明顯,多數只會在照片中出現。


內嵌的不銹鋼套筒也是Aimpoint原廠吸收第一線使用者意見而做出的改進。
底座的螺絲鎖點有內嵌不銹鋼套筒增加強度,規格也是延自T1的四孔規格,這項改動同樣是原廠吸收第一線使用者意見後的改善項目。


垂直調節鈕被延伸而出的護橋保護著,上方的保護蓋是平頭刻線,而在右側亮度調節鈕之後的水平調節紐則帶有可當臨時工具的凸點,兩者位置可以互換。
左為水平調節鈕蓋、右為垂直調節鈕蓋;和舊款T1的完全通用。


帶有臨時工具凸點的保護蓋內有提示上下、左右的刻線,方便使用者可以知道調節方向。

-----
目前Aimpoint Micro T2仍是許多專業人士的可靠選擇,而售後市場龐大的Micro規格增高座可以為T2帶來不同造型。

之後該找時間來為手上的Aimpoint們做個更詳盡的紀錄。




---
部分參考資料:
https://gunivore.com/accessories/history-products-of-aimpoint/
https://www.bigtexordnance.com/88201863-differences-between-aimpoint-micro-sights/

Aimpoint Micro T2:
https://www.aimpoint.com/products/red-dot-sights/micro-t-2-2-moa-red-dot-reflex-sight

留言